《白杨》教案

时间:2024-10-27 13:54:53
《白杨》教案模板汇编六篇

《白杨》教案模板汇编六篇

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,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。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!下面是小编整理的《白杨》教案6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《白杨》教案 篇1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会写“晰 伞”等五个字,理解“戈壁、茫茫、清晰、浑黄一体、高大挺秀、分辩、介绍、抚摸、表达、深思”等词语。

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。

3、抓住重点词、句、段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,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,懂得爸爸的心愿。

【教学准备】

1、课件: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。理解白杨特点和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。

2、配乐朗读录音带。

【教学时间】

两课时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第一课时

一、谈话引入,检查预习

1、出示彩图,揭示课题,释题。

2、检查预习情况,朗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。

3、听配乐朗读录音带。

二、默读课文,初晓大意

三、同学自学课文,出示自学考虑题

1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?白杨树是什么样的?

2、爸爸是怎样向小朋友介绍白杨树的?

3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?

四、再读课文,理清结构

1、同学试着给文章分段,用铅笔标示。

2、同学讨论,说出自身的分段并说明理由。假如有分歧,可以再讨论。

第一段,从开头到“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”,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,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。

第二段,从“一位旅客”到“也不动摇”,讲爸爸向小朋友们介绍白杨的特点。

第三段,从“爸爸只是向小朋友们介绍白杨树吗”到“那么高大”,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达自身的心。

第四段,是最后一个自然段,讲小朋友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,扎根边疆,茁壮生长。

五、自由朗读课文,同学质疑问难

六、练习

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。同学有分歧,再读再讨论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激情导入

1、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,师: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?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,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,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?齐读第一自然段。

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,抓住“茫茫”、“浑黄一体”、“没有……没有……也没有”等词语

2、出示大戈壁的录象,教师描述:茫茫的大戈壁上,没有山,没有水,也没有人烟,只有满地的沙石。大风一起飞沙走石,遮天蔽日,一片浑黄,分不清哪里是天,哪里是地。戈壁是多么荒凉呀。

(设计意图:让同学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,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,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。)

3、作者要写白杨树,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?

请同学发表看法。

(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。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。)

齐读第3自然段,读后回答:

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?

(高大挺秀)

师: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,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,那碧绿向上的叶子,银白泛青的树干,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,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?

4、看到这白杨树,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?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?

大戈壁这么荒凉,环境这么恶劣,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,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。读到这里,你觉得白杨怎样?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?

(赞美)

分角色朗读4~12自然段。

二、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,然后逐句读讲

1、“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,这么高大。”

“从来”是什么意思,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?

(高、直)

2、“哪儿需要它,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、发牙、长了粗壮的枝干。”

3、“不论遇到风沙还是雨雪,不论遇到干旱还是洪水,它总是那么直,那么坚强,不软弱,也不动摇。”

师: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,请画出来。

师: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,请画出来。

同学画后交流。

生:这里用了“哪儿……哪儿……”。

生:还有“不论……不论……总是……”

师:同学们,学到这里,你对白杨发生什么感情?

(敬重)

那么,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。指导朗读(自由读、指名、齐读)

师:白杨树不择环境,不讲条件,哪里需要,就在哪里生根、发芽。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,不论遇到干旱还是洪水,它总是那么直,那么坚强,不软弱,也不动摇。这就是白杨的品格。

(设计意图: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只回答了儿子的问题,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,坚强不屈的品格,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,提炼出“高”“直”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。)

4、过渡:

爸爸只是向小朋友们介绍白杨树吗?不是的,他也在表达着自身的心愿。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?

三、引读讨论14自然段

1、“他们只知道……爸爸在新疆工作,妈妈也在新疆工作。”

2、他们只知道……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,将来再念中学。”

3、“他们只知道……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,还要坐几天汽车。”

问:小朋友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,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?

小朋友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?到底是为什么呢?

同学再读第14小节,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,引导同学从课文中找答案。

(设计意图:抓住课文中的三个“只知道,”培养了同学思维的广阔性。让同学进行积极思维活动,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、思活动,同学步步深入地理解了“爸爸”的心就是扎根边疆、建设边疆的决心、信心和希望小朋友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、生长的热诚之心。)

4、过渡:

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小朋友们幼小的心里,这种子能不能生根、发芽、生长呢?

四、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,体会含着的意思

质疑,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:

1、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?几棵小树指谁?

2、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,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生长起来,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?

……此处隐藏5522个字……'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

(学习白杨树,学习建设者。)

师小结:白杨树的品格也正是建设者的品格。

(设计意图: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: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,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,建设边疆。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。)

9、结合板书小结:

这篇课文采用象征手法,借物喻人。作者写了大戈壁的荒凉,也写了白杨树的挺秀;写了孩子们的天真,也写了爸爸的深情。语言朴实无华,感情真挚深沉。作者实则写物,意在喻人,赞美祖国边陲建设者热爱边疆,扎根边疆的志向;不畏艰难,不屈不挠的精神;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国边疆建设后继有人的希望。我们衷心地祝愿: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,越长越高,越来越美。”

(设计意图: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,借助板书,同老师一齐吟诵。此时,师生入情入境,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,从心底里钦佩那些不择环境,不讲条件,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设者。这发自肺腑之声,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,师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。课虽结束了,但情犹未尽,意犹未已,使学生的理解和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。)

三、布置作业

收听广播或者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情况。

【板书设计】

写物:高大挺秀生命力强 小树成长

白杨

喻人:扎根边疆不畏艰苦后继有人

【学习效果评价设计】

1、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:

⑴ 学生自我评价:

在学习过程中,我们的默读速度提高了,与此同时,概括能力也随之提高。

⑵ 小组内部评价:

在小组活动中,通过讨论、交流我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,使我们觉得白杨确实了不起,叫人敬佩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通过朗读体会爸爸的心愿,使我们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。

⑶ 教师评价:

在教学白杨内在品格时,我通过理解内容,体会感情,描述渲染、感情朗读四个步骤掀起教学高潮。结束时我让学生由边疆的白杨联想到身边的“白杨”,由大白杨联想自己这些“小白杨”,追求“言有尽而意无穷”的艺术境界。何处讲解,何处启发,何处朗读,何处讨论,何处留下“教学空白”,都作了精心设计。因此,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,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了。

⑷ 家长评价:

家长通过参与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,发现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了。

2、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:

⑴ 教师自我评价:

在课堂教学中,我力争做到启发性语言循循善诱,讲解性语言有条不紊,描述性语言绘声绘色,赞扬性语言激情昂扬,我用饱满的感情感染学生,使教师、学生、作者三者的感情产生共鸣,达到了“入境”、“悟神”的最佳境界。

⑵ 学生进行评价:

在教学过程中,学生通过学习,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,在朗读中体会出白杨精神的可贵,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
【教学反思】

《白杨》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,构思巧妙,文字隽永,感情丰富,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。然而,要让小学生深刻理解,却有较大的难度。我根据教材的特点、重点和难点,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出发,运用了“引疑推导法”,从整体着眼,以“疑”为主线的读思结合的方法,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,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。

首先我从课题激疑(从课题看,本文应当写些什么)入手,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内容之后,便直奔重点、难点,即从过渡段切入,引疑激趣 (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)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然后按照“形象──特征──象征意义”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生疑,深思、释疑,逐步完成认识由表及里的过渡。在这个过程中,老师通过“抓空白处”(孩子们只知道什么,不知道什么 )引疑的办法攻破难点,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(概括)活动,认识到“孩子们”“只知道”的都是具体的“行动”,而“不知道”的,就是“爸爸”的“心”。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、思活动,学生步步深入理解了“爸爸”的心就是扎根边疆、建设边疆的决心、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、成长的赤诚之心。

其次,我通过朗读训练,录音欣赏等方式动之以情,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了白杨形象美、内质美和建设者心灵美的感染;同时,又抓住描写“爸爸”语言、神态的词句引疑,使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达到了辩证的统一。此外,我还巧妙地把“白杨”与“爸爸”、“小白杨”与“孩子们”、边疆和内地、现实和远景有机地联系起来,带领学生在“疑”的线路上逐步升华,因而教得轻松,学得主动,达到了文路、教路、学路的和谐统一。

《白杨》教案 篇6

  【教学目标】

1.学会本课6个生字,正确读写“戈壁、清晰、浑黄一体、高大挺秀、大伞、抚摸、介绍、边疆、陷入”等词语。

2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。

3.抓住重点语句,联系上下文,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。

4.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。

  【教学重点】

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。

  【教学难点】

1.体会文章的写法,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。

2.体会父亲扎根边疆、建设边疆的情怀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谈话导入,揭示课题(板书:白杨)

1.“白杨”是一种树的名字,又叫大叶树,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。

2.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,小结: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、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,因为它树木笔直,生命力强,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。因此,人们都很喜欢它。

3.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。(从整体入手)

(二)讲读课文(从整体到部分)

[讲读第一段] (从整体到部分)

1.看图、听读、思考:大戈壁什么样?白杨树什么样?

2.默读思考: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?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?(划出主要词句)

3.读后讨论。 (通过解词析句理解、体会)

(1)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?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?作者要写白杨,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?

(2)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?“高大挺秀”的“秀”字怎么讲?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?

[讲读第二段]

1.学生自由读,思考: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?

2.读后讨论交流。

(1)这里的“一位旅客”指谁?这里的“卫士”指什么?为什么不用“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”呢?

(2)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。思考:谁说的话是主要的?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?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?

(3)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:“表白”怎么讲?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?

3.划出句中的关联词语,并按要求造句。

4.教师小结。

《《白杨》教案模板汇编六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