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六上第一单元教案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

时间:2024-07-13 11:43:12
统编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教案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

统编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教案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

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,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,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、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。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编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教案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统编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教案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1

教材分析:

这篇课文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。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,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,关心人民生活,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。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。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,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、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。

教学目标:

1.阅读诗歌,大体把握诗意。

2.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,体会诗人的情感。

3.用问题为切入口,想象诗歌的意境。

4.培养学生再造想像、创新思维的能力。

教学重难点:

1、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,体会诗人的情感。

2、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。

教学准备:

课件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

师:同学们,咱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,感受了诗歌的魅力。也积累了不少名句。能背上几句吗?

1、名句背诵。

师:我还记得一句“稻花乡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”知道是谁写的吗?(南宋词人辛弃疾)相信大家对辛弃疾并不陌生,了解这位伟大的词人吗?

2、简介辛弃疾,知背景:

3、揭示课题:

而“稻花乡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”出自他的《西江月。夜行黄沙道中》。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遨游吧!

理解题目:(“西江月”是词牌名,夜行黄山道中是词的内容。)

教师介绍黄沙道

黄沙,就是指黄沙岭。辛弃疾当时隐居在江西上饶带湖,那里有一个黄沙岭,高约50多米,深而且敞豁,可容百人。下有两泉,水自石中流出,可灌溉农田十多亩。黄沙岭一带风景优美,农田水利条件很好

二、整理学习目标

1.阅读诗歌,大体把握诗意。

2.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,体会诗人的情感。

3.用问题为切入口,想象诗歌的意境。

4.培养学生再造想像、创新思维的能力。

三、自主学习

1、请看屏幕,指明读“学习任务”,齐读“自学提示”。

2、学生自学。

3、检验:

(1)指明读词语,齐读词语。(评价)

(2)解释词语

(3)检查朗读:(评价)

四、合作探究

1、分组读“学习任务”、“温馨提示”。

2、教师巡视指导。

五、展示评价,点拨启发

1、“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夜半鸣蝉。”

生1:词人看到了明月当空,喜鹊正在枝头欢叫,惊飞……(随机出示句子)

板书:看:(学生写)明月清风惊鹊鸣蝉

听:(学生写)鹊声风声蝉声

师:谁还从这一句看到了什么,听到了什么?生2

师:明月无语,但流泻的是清幽的月光;树枝不动,但鹊儿飞起,引起枝儿摇曳;它飞到另外的枝头,甚至边舞边鸣。明月之夜,清风无言,但在夏日的夜半,徐徐拂来,令人神清气爽;蝉儿一改酷暑的喧嚣鸣叫,或许是被枝的颤动惊醒,送来几声悠长而又凉丝丝的蝉声。)

师:多美的月夜啊,词人深情地赞叹——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夜半鸣蝉。(引读)

师:多美的月夜啊,我们深深地赞叹——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夜半鸣蝉。

师:面对此情此景,我不由得想起“月落乌啼”的场面,让我们再次感受诗句——

2、“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”

引:还看到、听到或闻到了什么?

板书:闻:(学生写)花香听:蛙声人声

A、此时此刻,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,耳听着水国的骄子们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。词人拥有怎样的心情?为什么(板书:愉悦、与民同乐)

师引:作者行走在黄沙岭的道途之中,沐浴着清风、明月,嗅着晚风送来的稻花的清香,那种轻松与愉悦之情已经是捂也捂不住了,情感已从心湖之中溢出来,流淌出来。

他会想些什么呢?(课件)板书:想

(如:“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啊!”他在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!)

师:是啊,面对此情此景,诗人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。就让这种喜悦通过你的朗读传递出来吧!

B、朗读诗句生1

评:读得怎样?(生评)

谁再来吟一吟?生2齐读

“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”这句千古名句,让我们也感受了丰收的喜悦。

过渡:还有另外的发现吗?

3、“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”板书:雨声

生:我看到了天空中挂着几颗星星,听到了雨的声音。

师:谁也从这句听到了、看到了和想到了什么?

A、这里词人采用了什么手法?(对偶)

(师引导:“天有不测风云”几颗稀疏的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,小雨沙沙送来夜的清凉。这是无声中的有声,这是不动中的悄动。)

B、师:让我们再次诗意地读——

4、“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”

过渡:还看到了、听到了什么?

A、从这句诗,你想到了哪句诗?(山穷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)

B、诗人此时此刻有怎样的心情?(转急为安、兴奋不已、激动万分……)

C、你是从哪里发现的?

(“忽”字,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。夜来飞雨,并没有使作者懊恼、扫兴,相反,更增加了词人的兴致。)板书:惊喜

D、请你带着诗人此刻的心情,再读——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。(兴奋、激动)

师:是啊,真是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齐读这一句——

六、当堂达标——品读诗歌,读中悟情,欣赏诗歌意境

先配乐,后画面展示

师:这样的一个夜晚,不仅是一首词,也是一幅优美的画,这幅画你可以用语言来描绘。咱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,体会一下诗歌的意境。

1.仔细品读,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。

此时此刻,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?

2、配乐写话

师:此时此刻,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,自己的理解;请你拿起笔,静静地想,静静地写。写下那动人的画面。(师巡视指导)

3、展示画面

(1)师:你能给自己的画配上一个动听的名字吗?尽量用精炼的语言。

(若有困难,小组讨论,比一比哪组的小标题最美。)

(江南夏夜图、山村夏夜美景图、田野山水名作、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……)

4、课件展示部分译文,一生朗诵

(1)学生补白

(2)译文展示:(师范读)

·夜晚走在乡村的小路上

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,

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。

稻花飘香沁人心脾(预示丰收),

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,

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……

你看,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,

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。

大雨将至,赶紧避雨,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,

跑到溪头转弯处,

嘿,茅店不就在眼前么?

(3)教师朗诵

师: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、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!它充满诗情画意,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。尽管词人没有更多地表白,然而他笔下的一幅幅艺术画面,却流露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太平生活的珍爱。让我们再次把词人这种情、这种爱读出来吧!会背的可以背诵。

板书:珍爱生活

5、齐读(或背)整首词,整体感知(师生共读)

师:我又一次得到一种美的享受。

七、拓展延伸,对比欣赏。

在这首词中,我们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文笔,怎样的风格?(清新欢快,豪放)但是由于词人的生活遭遇,他的风格沉郁顿挫,悲壮激烈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。

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(辛弃疾)

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,孙仲谋处。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,雨打风吹去。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

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
(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,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,有人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。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,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,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,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,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。同属豪放派,与苏轼相比,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、一份雄迈,多了几许悲凉、几许苍劲。)

师生共读:

念奴娇o赤壁怀古

统编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教案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2

教学目标:

1、有感情的吟诵全词

2、通过想象画面,大致理解词的意思

3、品味词所蕴含的感情。

教学重难点:

1、有感情的吟诵全词

2、品味词所蕴含的感情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

上学期我们学过辛弃疾的清平乐、村居,你们还记得吗?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,学而不忘真是个好习惯,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另一首词

二、读

1、首先看看我们的题目,西江月应该是这首词的`?(学以致用真好)夜行黄沙道中才是题目,让我们来好好的读读题目,根据我的要求来

(1)重读夜(生读)(如知时间)

(2)重读行(生读)(如闻事件)

(3)重读黄沙(生读)(如晓地点)

那题目的意思就是?

2、好,千古美文在手,须得朗朗上口!今天就让我们像读题目一样,细细地读这篇词,首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。(生读)

3、古人常说,歌之不足,舞之蹈之。既然是一首词,我们也可以手舞足蹈一番,体会其节奏美。请伸出你的手把上阙手舞一番。

不仅可以手舞,还可以足蹈,可以踏歌,让我们一起来踏歌下阙。

把整首词手舞足蹈一番

4、我们的诗歌也好,词也好,不仅要读出节奏,还要读出音韵美。请大家打开你的书,划出节奏,(生划好后)看看你们的节奏划得是否和老师一样呢?现在我们根据节奏来读读这首词,要做到音断气连(师试读一句,生再自读,再抽生读)

5、现在观看我们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,你有什么发现?(押韵,这些字叫韵脚)现在我们把韵脚拉长读一读,把这些含有韵脚的词语读一读。最后再连起来读,做到音断起连,韵脚拉长

三、想

1、词读百遍,其义自见,在夜行的道中,词人“遇”到了些什么?

(明月,阙,清风,蝉,稻花,蛙,星,桥)

2、读着这首词,说说你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?

(一轮明月挂在天空,喜鹊被惊飞到了其他的树枝上,蝉此起彼伏的叫着,微风吹来很是惬意,稻田里飘来阵阵芳香,青蛙们聚在一起讨论丰收的场景,几颗星星挂在天边,几点雨落在我身上,我猜想大雨快来了,急忙想到找地方躲雨。以前熟悉的茅店好像就在土地庙旁边,怎么没看见了,转过溪桥,哦,原来它就在这里)

四、品

1、这些自然而然的景物,诗人对此赋予了什么样的感情,从这首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?(惊)

2、请大家默读这首词,拿起笔,一边读一边品,推敲这词中的哪些地方,饱含了“惊”。

(1)“惊”月

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

(什么被惊动了?鹊,是什么惊动了它?月,月亮太迷人,惊动了熟睡的喜鹊,让我想起了一句诗: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,可见这月亮可真有魅力,所以我们惊叹月亮。鹊出来,谁也跟着来赏月了?蝉,好像也被月亮迷住了,不停地唱着歌儿。)

过渡:惊有惊叹的意思,还可以是惊动或者是惊讶

(2)“惊”声

月亮惊动了哪些声音啊?

鹊声,蝉声,蛙声还可能有人声,我们也惊讶词人在夜晚能听到这么多的声音,那是不是说夜晚很热闹呀?这些声音其实是突出了夜晚的宁静(以动衬静)

其实这首词里不久有声音,它还感官齐聚,说说还有哪些?(嗅觉、触觉、视觉)

过渡:这样美好的夜晚,让词人沉醉其间。可天公不作美,说变就变,要下起雨来了,词人只好慌忙躲雨,忽见这时候词人的心情是惊喜

(3)“惊”见

月亮太美是惊叹,它惊动了鹊和蝉,声音太多是惊讶,惊动了各种声音,那忽然出现的桥是惊喜,词人为什么会惊喜呢?(他太沉醉月色,忘记了身边的一切,连以前熟悉的茅店都找不到了,忽然找到自然惊喜,也不会淋雨了)

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句: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看这两句里面的数字,你有什么发现?(七八比较大,却是形容星星少,月明星稀,而两三点,数字比较小,却形容雨点大而稀。我们上阙的听取蛙声一片,这个一,数字最小,却感觉最大,满满的一大片全都是)

这样美好的夜晚,给我们勾勒出一幅什么图呢?给它取个名字?(乡村月夜)

月色迷人,丰收在望,诗人的心情自然是高兴的,此情此景,自然想到了老百姓的生活,这可以说是?(安居乐业)

看到这“安居乐业”,你觉得词人最终向往的应该是什么呢?(看时间是否讲故事)

(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安居乐业,渴望国泰民安)

小结:真好,这才是词人月夜所想,“安居乐业”才是他追求的境界,是词人寄托的精神家园。此景,此情,此刻,惊叹月夜,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,再次吟诵起来吧!

五、唱

千年前的月夜,让我们惊叹,让我们惊讶,让我们惊喜,就让我们把这“月夜”吟唱出来吧! 

《统编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教案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